5月25-26日以“机器翻译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落地研讨”为主题的机器翻译论坛在西湖大学成功举办。论坛有来自中科院、中科院、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微软亚洲研究院、讯飞听见 、西湖大学、神州泰岳、对外经贸大学和东北大学的专家和学者,和一百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者,称得上是中国机器翻译界的盛会。
在会议发言环节,专家们分享了机器翻译研究的最新成果,讯飞听见介绍了讯飞机器翻译的落地应用,对外经贸大学崔启亮博士就机器翻译的应用提出了问题和建议。下午,东北大学朱靖波老师主持了机器翻译技术发展与应用落地研讨会,与会者就机器翻译技术应用的场景、商业模式、质量评估、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热烈讨论。(转自微信公众号:译思) 近年来,随着神经机器翻译技术(NMT)发展,机器翻译的文本质量在某些领域有大幅度提高。但在某些垂直领域,机器翻译仍然无法直接产出对外正式发布的译文。国际语言服务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崔启亮老师在论坛演讲时提到机器翻译面临的一些挑战,目前正面临“文件内标签(TAG) 翻译质量差”、“术语翻译错误多,一致性差”、“良好的译后编辑工具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崔老师也给出了相关建议,特别是人机结合的翻译模式,我非常认同这一点。 对于“出海”企业多语言翻译部门来说,源文件分散在不同的文件夹里(比如软件程序多语言包,都是散落在十几万个文件夹里的XML文本)。翻译部门不会简单的将源文件导入机器翻译进行翻译。如果是通过手动将众多文件夹里的文档导入机器翻译,完成翻译后又导出到源文件对应的文件夹里,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资,耗费大量的成本,几乎不切实际。 我们大辞科技推出的“memoQ全球化多语言管理技术解决方案”(简称“memoQ方案”)里,机器翻译是翻译生产技术方案的可选项,内置了25家机器翻译引擎,将机器翻译纳入到翻译工作流程中。除了使用机器翻译提高效率,还能重复使用以往翻译过的文本资源(翻译记忆库功能),既能提供翻译效率,降低成本,还能保持不同版本之间的翻译风格一致性。 除了使用机器翻译提高效率,还能重复使用以往翻译过的文本资源(翻译记忆库功能),既能提供翻译效率,降低成本,还能保持不同版本之间的翻译风格一致性。 企业里需要翻译的内容是来自不同部门,源文件格式各不相同,除了常见的word、Excel、PPT等格式,更多的是HTML、各种XML、PSD、IDML等众多格式。这些格式的文本通常带有大量不需要翻译的字符串,这些字符串也不能被变动。用memoQ翻译时,自动进行格式处理,将不需要变动字符串隐藏或者设置为非译元素;机器翻译完成后,进行编辑和审校,导目标文件的格式必须和源文件的格式保持一致。用memoQ自动化流程实现文件导入、翻译和导出,大大提高翻译的效率和流程周转的效率。 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同样的术语字符串可能会表达不同的含义,术语管理需要分领域、分行业、分项目进行。memoQ方案里已有成熟的术语动态管理方案,能让企业在线集中管理、修改和使用术语。机器翻译后,memoQ会自动提示不一致的术语,审阅专家跟进自动提示对目标文件进行术语修改,避免术语错误的同时提高审校的效率。 译后编辑对于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是翻译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良好的译后编辑能显示编辑距离,有可量化的质量分析报告,量化评估人工翻译或机器翻译的质量。 我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器翻译技术还会不断发展,更好地为译者服务。 感谢本届机器翻译论坛的承办单位西湖大学和赞助单位小牛翻译、语言桥、深知无限。以上是我的一些见闻和思考,供大家批评指正。
© Copyright 2023. 大辞科技 沪ICP备1705055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6110号